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编制工作要求,我们于5月上旬赴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实地调研。通过下企业、进园区、看项目,感受到“呼包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体会到周边地区争先发展、奋力赶超、激烈竞争的压力,也看到了榆林与周边先进地区的差距。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毗邻,互为犄角,相互间距离不超过200公里。呼包鄂三市总面积13.17万平方公里、人口800.2万人、经济总量11459.1亿元,面积和人口分别占内蒙古自治区的11.13%、31.96%,经济总量占到61.5%,是自治区乃至周边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被称为内蒙古“金三角”。我们在调研中体会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拉长产业链条、放大资源优势,三市产业转型取得了显著成效。“呼包鄂”三市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经济转型,特别是包头与鄂尔多斯市都是在煤炭、钢铁处于高位发展时期,主动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推动资源深度开发,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鄂尔多斯提出以资源换转型,总投资220亿元的京东方5.5代AM-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自主设计中小尺寸显示器全球领先)、投资200亿元的奇瑞汽车、投资300亿元的中兴能源IDC数据中心等一批构筑多年、投资巨大、引领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落地建成,煤炭经济由2000年占GDP的70%下降到40%,2016年非煤产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总投资比重达83.3%,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48.3%。包头提出推动“增长动力、增长模式、增长形态、集群发展、产业配套”五大转变,一机、北重、二冶、包铝等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在通用航空、智能制造等方面不断开发新产品,2016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2%;开展国家稀土产业转型升级试点,实施四大功能材料、稀土合金、铌钪钍综合利用等一批稀土和稀有金属转型升级项目,发展永磁电机、镍氢电池等终端产品,稀土功能材料产能达到10万吨,产量增长19.8%,产量占到全国的1/5;以传统历史文化、黄河亲水文化、广告创意文化、运动养生文化、健康养老为主线,香港客商投资200亿元高起点建设以水为魂、以绿为韵、以人为本的包头小白河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面积达到10.9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1平方公里。2016年包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服务业投资占比和经济总量占比均超过50%,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5:47.1:50.4。
二是搭建开放平台、推进互联互通,三市开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借助“一路一带”、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扩大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等重大战略,“呼包鄂”三市不断扩大外引内联,形成“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呼和浩特利用首府优势,在通关一体化、“单一窗口”等改革项目上出实招、求实效,大力培育内蒙古电子口岸股份有限公司等贸易企业、跨境电商,促进农产品等特色优势产品出口,打造自治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支点。包头依托满都拉口岸,建成集“物流配载、仓储配送、生产资料展示交易、物流金融、物流信息、配送服务”等六项服务为一体的九原公铁海铁国际物流港,2016年开通中亚班列(包头-阿斯塔纳),已出口总值6000万美元。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1.21平方公里,是呼包鄂榆城市群首家获批的综合保税区,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虚拟口岸五大主要功能,已签约项目8个,总投资146.3亿元;2016年鄂尔多斯市进出口贸易额增长80%,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三是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三市城市品质有了全面提升。“呼包鄂”三市按照“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走向现代化”的目标,瞄准世界一流水准建城市。呼和浩特按照雄安新区标准,一张白纸上绘蓝图,规划建设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总面积达496平方公里,涉及6个旗县区,打造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转型升级的大平台、“五化”协同的支撑点、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包头城市总规一张蓝图坚持50年绘到底,秉承“现代化+宜居+文化特色”的理念,致力于打造高品质、低密度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实现一半楼房一半树,建成了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借助呼包鄂协同发展,包头和鄂尔多斯规划建设“包头南山-鄂尔多斯达拉特旗”包鄂协同发展重点区10568平方公里,在现有4座黄河大桥基础上,再建6座黄河大桥,实现每隔7公里一座黄河大桥,打造城市新区,拉大包头城市框架,推动包鄂融合发展,引导和鼓励人口、产业集聚。同时,呼和浩特、包头都正在建设2条地铁线,空铁陆“零换乘”的包头立体综合交通枢纽已预留包海、包银高铁站,2020年两市都将跨入高铁时代,成为地铁城市。
调研中,“呼包鄂”三市领导干部抢抓机遇、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开放包容的进取精神,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影响。同时,我们更看到了榆林在产业转型、发展理念、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差距,切实感受到了追赶超越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我们理解,榆林与呼包鄂三市的差距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转型已经滞后,榆林“一煤独大”的局面仍未打破,特别是与鄂尔多斯市相比,我们缺乏一批如京东方、奇瑞、富士康等标志性的转型项目;同时,我市还停留在以景区建设为主的全域旅游起步阶段,鄂尔多斯、包头已跨入主题公园为主的新的发展阶段,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较我们更加清晰、发展目标和蓝图较我们更加宏伟。开放落下步子,2016年我市进出口总值仅占全省的0.49%,分别是呼包鄂三市的11%、8%和11%,特别是我市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口岸等对外开放平台基本空白,在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下,与三市的开放理念、开放意识差距更大。城市建设落后,呼和浩特、包头借助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已经着手布局新的城市板块,在50%绿化率的前提下拉大城市框架,建设低密度、生态化园林城市,城市品质将会进一步提升;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常住人口突破10万,已经走出了“鬼城”的阴影,正在申报5A级景区。反观我市,无论从规划理念、城市形态、规模框架,还是标志性建筑、建设管理水平,都与三市拉开了距离,与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的要求相差很大。
看到不足、比出差距,才能追赶超越、赢得未来。结合调研所得和榆林实际,提四个方面建议:
一是积极融入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包昆通道纵轴的北端,是胡焕庸线西侧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群,到2020年将达到1200万人和2万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城镇体系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要功能,也是我国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上的向北门户。城市群将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全国规模最大的大数据和云计算中心,以及稀土、镁铝轻金属、煤基新材料等国家级新材料基地。加快融入城市群,对我市建设全国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发展地位、打造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城市,以及加快实施包西高铁、城际环线、向北向西开放等互联互通大通道、由内陆地区一跃成为“一带一路”开放门户,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建议充分认识呼包鄂榆城市群的重要意义,高质量完成规划编制工作,提前谋划规划物化和落地实施工作。
二是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榆林开放度低,市场化意识不强,内陆经济的思维定势亟待跳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呼包鄂三市以开放促转型的思路,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开放倒逼转型”,全力打造陕西向北开放门户。建议近期重点抓好外贸企业培育和榆林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创建两项具体工作,力争在市场主体培育和开放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此外,要主动对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陕西自贸区建设,加快形成打造陕西向北开放门户的思路、方向、路径和举措。
三是尽快启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总体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将榆林、鄂尔多斯、宁东、准东列为全国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提出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世界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同时要求编制好总体规划,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做好规划水资源论证。据我们了解,鄂尔多斯、宁东都已委托国家级专业机构开始编制示范区总体规划,计划9月底前提交国家发改委。建议我市尽快启动这项工作,利用总体规划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有利时机,结合十大战略问题研究,在更高视野下谋划布局我市能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路径、布局和目标,全面梳理、彻底解决产业园区升格、重大项目布局、基础设施配套、环境容量不足等瓶颈和难题。
四是高起点推进中心城市总规修编。榆林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中心城市具有古今辉映、山水兼得的独特优势,在呼包鄂榆四市中独具特色。建议第五版中心城市总规修编时,站在国家城镇体系和呼包鄂榆城市群的层面重新谋划榆林中心城市发展定位和布局,系统推进榆横一体化、榆佳一体化,提升城市辐射带动力;统筹四馆两中心等重大公共服务设施选址,高标准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借鉴呼包鄂三市经验和做法,用好榆溪河、尤家峁水库、大墩梁等河流水系、自然山体,不比楼高比树高,在空港生态区或尤家峁水库-大墩梁生态公园打造一个低密度、大绿化、高品位的特色新区,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规划建设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有影响力的城市。
(作者单位:榆林市发展研究中心)
延伸阅读1:
2016年呼包鄂榆四市主要经济指标 | |||||
指标 | 呼和浩特 | 包头 | 鄂尔多斯 | 榆林 |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总量 | 3173.6 | 3867.6 | 4417.9 | 2773.1 |
增速(%) | 7.7 | 7.6 | 7.3 | 6.5 | |
第一产业(亿元) | 总量 | 113.5 | 95 | 107.6 | 162.4 |
增速(%) | 3.0 | 3.6 | 3.2 | 4.8 | |
第二产业(亿元) | 总量 | 884.4 | 1822.2 | 2461.4 | 1680.7 |
增速(%) | 8.7 | 8.1 | 7.5 | 4.1 | |
第三产业(亿元) | 总量 | 2175.7 | 1950.4 | 1848.9 | 929.9 |
增速(%) | 7.7 | 7.5 | 7.5 | 11.1 |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总量 | 1849.2 | 2955.8 | 3050 | 1467.5 |
增速(%) | 14.2 | 14.4 | 12.0 | 6.0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总量 | 1481.5 | 1400.2 | 726.8 | 420.1 |
增速(%) | 9.5 | 9.7 | 10.1 | 6.0 | |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总量 | 13.1 | 17.2 | 84.1亿元 (不含煤) | 96953元 |
增速(%) | -36.7 | 10.9 | 90.9 | 386.9 | |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 总量 | 269.7 | 271.2 | 451 | 232.7 |
增速(%) | 9.0 | 7.5 | 1.1 | 4.5 | |
税收收入(亿元) | 总量 | 188 | 173.1 | 298.9 | 104.1 |
增速(%) | 0.9 | -0.1 | 0.3 | ||
地方财政支出(亿元) | 总量 | 420.9 | 415.2 | 563.4 | 471.1 |
增速(%) | 16.5 | 3.4 | -1.7 | 1.2 |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 | 总量 | 6178.8 | 3236 | 3118.2 | 3026.4 |
增速(%) | 15.2 | 19.4 | 15.5 | 8.3 |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亿元) | 总量 | 7051.8 | 2403.1 | 2909.8 | 1979.3 |
增速(%) | 16.1 | 9.6 | 7.7 | -2.6 | |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总量 | 14517 | 14692 | 15480 | 10582 |
增速(%) | 7.6 | 7.5 | 7.3 | 8 | |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 总量 | 40220 | 40955 | 40221 | 29781 |
增速(%) | 7.7 | 7.5 | 7.4 | 7.3 | |
常住人口(万人) | 308.9 | 285.8 | 205.53 | 338.2 | |
其中:城镇人口(万人) | 210.7 | 237.1 | 151.15 | 190.2 | |
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 | 17224 | 27768 | 86752 | 43578 | |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 68.2 | 83.0 | 73.5 | 56.3 | |
农作物播种面积(千公顷) | 459.6 | 437.2 | 487.5 |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130.8 | 148 | 160.1 |
延伸阅读2:
2016年呼包鄂榆四市主要工业品产量 | |||||
产品名称 | 单位 | 呼和浩特 | 包头 | 鄂尔多斯 | 榆林 |
煤炭 | 亿吨 | 5.70 | 3.62 | ||
天然气 | 亿立方米 | 299.00 | 159.70 | ||
原油加工量 | 万吨 | 409 | 403.50 | ||
盐 | 万吨 | 134.70 | |||
发电量 | 亿度 | 442.46 | 459.21 | 710.90 | 693.02 |
精甲醇 | 万吨 | 169.8 | 523.10 | 225.98 | |
煤制油 | 万吨 | 104.30 | |||
石脑油 | 万吨 | 34.80 | |||
氢氧化钠 | 万吨 | 22.4 | 107.40 | 105.06 | |
铁合金 | 万吨 | 93.5 | 122.10 | 59.81 | |
电石 | 万吨 | 403 | 241.64 | ||
水泥 | 万吨 | 647.4 | 347.4 | 511.1 | 367.79 |
原铝 | 万吨 | 27.95 | 126.1 | 94.1 | 60.67 |
硅铁 | 万吨 | 82.7 | 68 | ||
金属镁 | 万吨 | 45.6 | |||
兰炭 | 万吨 | 831.5 | 2888.7 | ||
氮肥 | 万吨 | 167.1 | 21.2 | ||
汽车 | 辆 | 7792 | 97935 | ||
羊绒衫 | 万件 | 1385.5 | |||
多晶硅 | 吨 | 4959.1 | 5268.45 | ||
钢材 | 万吨 | 1535.3 | 44 | ||
玻璃 | 万重量箱 | 564.9 | |||
聚氯乙烯 | 万吨 | 92 | 151.30 | 143.41 | |
聚乙烯 | 万吨 | 110.40 | |||
聚丙烯 | 万吨 | 123.88 | |||
液体乳 | 万吨 | 205.4 | 20.3 | ||
单一稀土金属 | 吨 | 237.62 |
延伸阅读3:
呼包鄂协同发展历程
呼包鄂三市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同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占据内蒙古自治区的半壁江山。三市集中了全国17%的煤炭、84%的稀土、12%的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了全区79%三甲医院、70%的普通高等院校、60%以上的科研机构、50%以上的文化体育场馆。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内蒙古自治区就提出“呼包鄂经济圈”的概念, 2000年,自治区政府根据内蒙古所处空间特征,把全区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确立了以呼包鄂为核心的西部特色经济圈建设的发展战略。2003—2008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连续召开呼包鄂经济工作协调推进会。2010年,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呼包鄂经济一体化”,三市的发展由独立的、各自发展的“金三角”上升到协调统一发展的新阶段。随后,呼包鄂一体化战略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范围。2011年4月6日,内蒙古《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获国家发改委批准。2012年,自治区政府批准实施《呼包鄂协同发展规划纲要(2016-2020年)》。
2017年,呼包鄂协同发展市长联席会议达成十项共识,在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交通运输互联互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示范区建设、培育延伸产业链、打造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环境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推动自治区改革开放创新发展方面实现协同一体。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动车已于2016年5月开通,全程2.5小时;全长180公里的呼和浩特至鄂尔多斯高速公路计划2019年建成通车。规划到“十三五”末,呼包鄂将实现“1小时城市圈”、连山水生态带、一条线风景区,三市固话并网升位、区号统一、同城同网,三市远程互动教学一体化、人口健康信息一体化。
延伸阅读4:
呼包鄂三市目前在建重大项目
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包括中部核心区、北部金桥开发区、白塔片区和南部的托清片区,建设规模907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496平方公里,目前开工建设80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化带。新区将最终形成欧洲小镇式休闲区、机场商务洽谈休闲区、物流区、先进装备制造区,绿色食品加工区、再生能源集聚区等区域与主城区互联互通,新区将集聚100万人,2025年实现总部经济(CBD)在新区集聚;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项目,总投资173亿元,占地面积约1500亩,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项目建成后,可面向社会提供云计算主机管理平台、自助服务门户管理平台、云数据管理中心等相关的计算、存储及智能网络资源综合服务,超过10万个机架的服务能力;沃特玛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该项目由土左旗政府与深圳沃马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PPP模式),总占地2605亩,园区厂房、道路等基础设施由金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国有独资公司-呼和浩特市金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拟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以上。项目投产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左右,年税收10亿元,可安排6000余人就业。
包头:华云合金铝项目,总投资168亿元,主要建设160万吨轻合金材料及3×35万千瓦自备机组,分三期,2019年全部竣工,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税收5亿元;青杉新能源汽车项目,由宁波杉杉电动机车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一机集团、北奔重汽集团三方出资组建,总占地面积300亩,2017年可实现年产1000台电动客车,产值突破10亿元;小白河文化旅游项目,总投资200亿元,总占地面积10.92平方公里,其中水面4.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文化广告创意、亲水文化休闲、特色温泉小镇、体育休闲运动、健康养生养老、稀土论坛永久地址六大主题旅游板块;立体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位于包头机场北侧,占地483亩,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投资24.6亿元,主要建设交通中心、机场高速下立交工程、预留地铁廊道、配套道路及场站等附属设施;
鄂尔多斯:大路园区,承担国家级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5个,总投资1335.8亿元,包括:投资230亿元的北控40亿立方米煤制气、投资274亿元的中海油40亿立方米煤制气、投资303亿元的河北建投40亿立方米煤制气、投资291亿元的伊泰200万吨煤制油、投资237.8亿元的国电投80万吨煤制烯烃,目前北控、伊泰、国电3个项目已开工。另有煤电铝产业重大项目4个,总投资376亿元,包括:投资230亿元的蒙西至天津南电力通道配套电源点、投资54.6亿元的神华50万吨氧化铝、投资72亿元的大唐50万吨氧化铝、投资20亿元的中铝20万吨氧化铝。到“十三五”末,规划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以上,煤化工产能由482万吨增加到10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由656万千瓦增加到1000万千瓦,煤炭就地转化量由1800万吨增加到8000万吨以上,就地转化率达到40%。京东方项目,总投资220亿元,建筑面积约46.7万平方米,布局了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5.5代AM-OLED生产线—鄂尔多斯源盛光电,设计产能为5.4万片玻璃基板/月,产品定位主要为中小尺寸LTPS及AM-OLED高端显示器件,创造了2600个就业岗位;目前正在启动5.5代AM-OLED有机发光显示器件项目(二期)。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经济先导区先进技术光伏发电示范项目,规划容量2吉瓦,主要通过“林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旅游”等模式,推进沙漠生态治理、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沙漠特色旅游、沙漠农林产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